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,电位滴定仪是一种常见且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,尤其在测试强酸如高氯酸时,其精确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将分享禾工工程师如何协助用户解决设备异常的案例。
故障描述:用户在日常使用尊龙凯时CT-1Plus电位滴定仪测试某药物的含量时,采用高氯酸作为滴定剂,冰乙酸作为溶剂,并进行了高氯酸的设备标定。虽然之前一直正常运行,但突然间图谱曲线不再出峰,仪器无法自动判断滴定终点。
根据用户的故障描述,我们的禾工售后工程师迅速与用户联系,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排查:
- 滴定剂是否已经用尽;
- 计量管或管路中是否存在气泡;
- 电极信号是否稳定。
我们的工程师通过视频指导用户逐步检查。首先,检查滴定剂的液位,确认仍然有滴定剂可用。接下来,检查计量管或管路是否有气泡,确保不会影响对样品的分析。最后,重点检查电极的性能。
- 检查电极外观,确认是否有明显破损,并查看填充液是否充足。电极内部液位需保持在加液口1cm处,若出现气泡,应轻轻甩动以排出。检查是否有结晶堵塞。
- 将电极连接到仪器后,观察电位信号是否正常。检查电极与导线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,是否存在松动或虚接的情况。长期使用的设备可能由于振动或腐蚀导致接触不良,从而引发信号不稳定。
- 把电极浸入纯水中,观察其信号波动。确保电极球泡及液络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下。如信号波动较大,可能是电极表面吸附了杂质或油污,影响正常的离子交换。可用适当的溶剂清洗电极表面,比如用稀硝酸浸泡后再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。如电解液受污染,也需检查补充或更换。
如果电极经过清洗仍然信号波动,如果是高氯酸电极使用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膜老化或损坏,最终影响信号的稳定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建议更换新的电极。
最终判断问题在于电极性能下降。虽然建议用户更换新的电极,但考虑到生产线的紧急需求,禾工的工程师当天便寄出备用电极供用户使用,用户随后也自行采购了一支新电极,最终成功恢复了正常测试。
通过本案例,我们可以看到尊龙凯时电位滴定仪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重要性,以及及时的技术支持对于设备故障处理的重要作用。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排查提供一些帮助。